服务热线
13920121912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2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记者 宁迪)“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今天,在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高博介绍,截至2023年9月,有效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99条,运营里程约9860公里,日均运送乘客超过8300万人次。
近年来,各地城市轨道交通曾发生一些险性事故,为深刻吸取教训,交通运输部结合各地实践,对2019年发布的相关文件进行了修订完善。
高博指出,主要修订内容为:一是坚持安全至上,完善了评估前提条件。在初期运营前,将人防验收、卫生评价和运营单位条件等纳入评估前提条件。二是坚持预防优先,细化了防洪涝及淹水倒灌风险管控要求。在正式运营前,将汛期重要时段防汛要求细化到一线从业人员工作岗位职责,落实到防汛巡查规程和相关管理制度中。三是坚持底线思维,强化了关键设施设备功能要求,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运营期间,将应急物资布局、应急演练开展及评估、甩项工程处理等纳入评估内容,完善功能要求。
高博指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和运营企业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牢牢守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底线,确保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